用好智囊团 树起活标杆
发布时间:2018-06-26 阅读次数:

古有儒雅乡绅,今有现代乡贤。他们是最接地气的社会精英,以嘉言懿行垂范乡里。2016年,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专门下发文件,深入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,为乡村治理、农村发展、文明乡风注入了新活力。

  如何定义新乡贤?
  既有乡土情怀,又有能力担当,愿意为乡村建设尽力


  来到赣榆区宋庄镇沙口村村委会的乡贤工作室,记者见到了74岁的张振琦老先生。他精神矍铄,谦虚平和,时不时还会随口带出一两句地道的上海话。
  张振琦是一名上海知青。上世纪60年代,他来到沙口村,扎根从事小学教育40多年。2004年退休以后,被村里聘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和校外辅导站站长。
  “张老退休后,一心都扑在校外辅导站上。”沙口村党支部书记刘永强告诉记者,张老以校外辅导站为家,对家庭困难的学生、失去双亲的孤儿进行思想教育、经济捐助;围绕青少年健康成长,组织开展各类宣讲活动。2006年以来,为了避免学生因贫辍学,他多方奔走,成立了“沙口村助学基金会”,前前后后帮助37名因贫辍学的学生重返校园。
  张振琦膝下有4个子女,如今3个都已在上海定居,他为啥要留在沙口村呢?“这么多年了,我对这块土地有感情,子女也理解,隔段时间就来看看我。我在这里人缘好,和熟悉的人聊得来,过得开心。每个月7000元退休金,生活也有保障,没什么后顾之忧。”他笑呵呵地说。
  “张老虽然祖籍不在这里,但他是当地名副其实的乡贤。”刘永强说。在村委会门口的沙口村乡贤榜上,一位位乡贤的事迹让人肃然起敬,他们中有退伍军人,有海边电灌站工人,甚至农家主妇。
  新乡贤该如何定义?赣榆区石桥镇文化站站长、乡贤理事会会长张广利表示,所谓乡贤,本身不受籍贯、年龄、职业等限制。新乡贤之“新”,更扩大了乡贤的范畴:凡是在乡民邻里间口碑好,在经济、人文、社会、科技、教育等领域有所成就,愿意为乡村建设尽力,有德行、有威望、有能力、有作为的人,都是新乡贤。
  开展新乡贤文化建设一年多以来,赣榆区深挖乡贤资源,通过数轮推荐评选出有影响、有威望、有德行、有贡献的2000多名村级新乡贤、200名镇级新乡贤、60名区级新乡贤候选人。以原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方敬为代表的赣榆现代新乡贤,凭借才学和美德赢得了四方尊敬。


  新乡贤该发挥啥作用?
  乡情的纽带使各类贤达汇聚乡土,为乡村发展奉献才智


  农村基层干部、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等新乡贤,成长于乡土、奉献于乡里,是推动乡村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队伍。
  ——新乡贤是和睦邻里乡亲的“双面胶”。“在村里,出现争端时,如果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者出现,各训斥两句,争吵的两家人可能就握手言和了。”张广利说,在乡村,人们聚族而居,安土重迁,长期形成了名副其实的熟人社会,在治理上有其特殊性。除了遵循法治,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自治。
  城头镇翠竹村村民徐进健和徐永忠两家,因土地承包问题反反复复吵闹了5年时间。去年,城头法庭在兴河村挂牌成立全市首家审务工作站,从村民代表、退休干部、退休教师中选聘乡贤调解员。被选上的陈兆波退休前在区政协工作,是村里恢复高考后考出的第一名大学生,在家乡威信极高。在他的努力下,当事人各自让步,纠纷7年的土地合同承包案圆满了结。
  ——新乡贤是农村发展的“智囊团”。一些乡贤虽然常年在外,但他们有工作经验、信息资源和广阔眼界,又熟悉乡土人情,能够对推动家乡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。近年来,越来越多的乡贤回归赣榆,通过信息回传、资金入股、技术转移、建厂办企等多种方式反哺家乡。
  宋庄镇四新村任桂芳是中复联众的董事长,帮助数百名村内劳动力就业,培育200多名技术人才;沙口村的杨光正,曾任南京金陵造船厂高级工程师,自主创业致富后,主动将公司整体搬迁到村附近的经济开发区,吸纳本村及周边劳动力就业,定期回厂进行技术指导,培养了一支本土专业机械焊接技术团队。目前,赣榆区在各镇村成立了129个乡贤会,新乡贤定期出席镇、村有关会议,助力基层政府决策科学化、民主化、合法化。
  ——新乡贤是文明乡风的“活标杆”。“鸡犬之声相闻,邻里之间相帮。”张广利说,一批忠孝贤德、热心公益的乡贤,在一定程度上,不仅是道德模范和价值观的引导者,而且是乡民行为的规范者和约束者。
  在赣马镇,过去农村老人去世帮忙的动辄六七十人,还要连续在事主家吃喝好几天,修墓花费更是高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,条件不太好的人家也不得不大操大办。乡贤王笃勋、徐进贵在倡导殡葬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厚养薄葬、移风易俗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。
  公道正派、崇文兴学、创业富民……乡情的纽带使各类贤达汇聚乡土,为乡村发展奉献才智。“像张振琦老人这样的乡贤,在村里起的作用,常常是我们这些村干部无法替代的。”刘永强说。据了解,赣榆区还引导有条件的镇村,分类组建乡贤智囊团、致富团、和事团等,开创村民自治新模式。

  如何培育壮大新乡贤资源?
  重视乡贤、礼遇乡贤,从制度层面保障德者有得


  新乡贤不仅是传统乡贤文化的优秀继承者,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上的实践者,是乡村振兴重要的人力资源。如何培育壮大这一资源?
  建设新乡贤文化,需要生活化的传承载体。一方面,颂传古贤,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发掘爱乡睦邻的典型,营造崇德向善的氛围。石桥镇乡贤理事会编写了《大美石桥》一书,用以“存史、资政、育人”。另一方面,通过绘画、剪纸、微电影、情景剧等喜闻乐见的形式,将新乡贤事迹嵌入广场、搬进礼堂、请上舞台。在赣榆,15个乡镇、450个行政村,村村建有乡贤榜,镇镇建有乡贤广场、乡贤园。
  走进宋庄镇乡贤广场百米乡贤长廊,一位位乡贤人物的事迹图文并茂,并配上了与之对应的价值观解读,字字隽永、如沐春风。宋庄镇文化站负责人宋悦介绍,通过这种直观形式,引导群众敬重乡贤、争当乡贤,激发全镇干群、各类贤达谋事创业、建设家乡的热情。
  张广利介绍,石桥镇有位新乡贤叫张建方,致富后不忘乡亲,捐助村里的特困户,还资助一名3岁的孤儿从幼儿园念到大学。乡贤会根据张建方的真实故事创编了小品《援手》,在全镇巡演,观众们深受感动,一时间形成了颂乡贤、学乡贤、做乡贤的良好文化氛围。
  “要重视乡贤、礼遇乡贤,从制度层面保障德者有得。”赣榆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许思文介绍,去年赣榆创新推出“好人福卡”,包括每年免费体检、免费乘公交车、医疗救助等福利,不仅让每一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获得应有的荣誉,还让他们享受到社会认可和实际礼遇,有助于重塑乡土精英、鼓励培育新贤。
  为了让乡贤更好地造福桑梓,需要“牵好线、搭好台”。去年,赣榆区民政、教育、卫生等部门推出“礼遇乡贤20条”政策,为作出突出贡献的新乡贤提供医疗、教育等社会公共优惠服务,帮助回迁企业降低生产成本,调动新乡贤回乡创业的积极性,激励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社会治理。赣榆还建立了区镇两级新乡贤信息库,召开26场座谈会、12场高层次人才招聘会,为乡贤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提供服务。《人民日报》记者 郁静娴
  (转自6月24日《人民日报》)